网上有关“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先说比亚迪:
比亚迪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首先比亚迪不是造车新势力,它已经能算老牌车企了,而且是能够掀翻传统燃油车的生力军。旗下不仅仅有纯电汽车,更有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动。产品线较为齐全,而且连续多年新能源销量领先。
把比亚迪和这些造车新势力放在一起,可能是题主对比亚迪并不了解。这是一家传统车企,它造出了中国第一台1.5T发动机,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双离合变速箱,掌握着ECU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制造车规级电控芯片IGBT的企业。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国内最高的,掌握专利算是最多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独步天下,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车企。比亚迪的插电混动,DM3.0,甚至是明年将要上市的DMi4.0,领先其他车企至少两代以上!
哪怕没有新能源,比亚迪凭借燃油车依旧能够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1.5L的骁云发动机日效率高达43%,是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发动机,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能打个平手。用在燃油车上1.5T的发动机日效率38%,依旧是国内一线水平。
现在汽车按照动力系统来分,可以分为三种:燃油车、插混车和纯电车。像是48V轻混,日系双擎弱混,电的参与程度不高,所以归为燃油车范畴。毕竟国家也是把双擎归为节油车而已,不算新能源。而新能源领域,主要就是插混和纯电,其中有增程式,虽然算是增程式电动车,但是也有内燃机,可以归为插混。日后可能会有氢动力新能源,但是我并不看好前景。我赞同王传福的观点:老百姓不会为环保买单,只会为省钱买单。氢动力除非能做到纯电一样的用车成本,还需要像加油站那样方便,还要解决安全性问题,这才有可能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现在虽然新能源发展迅速,但目前仍旧是燃油车的天下。纯电汽车因为续航和充电慢的问题,短时间肯定无法得到有效普及,哪怕现在续航已经达到了700多公里,可是因为充电慢,续航焦虑依旧无法解决。除非电池技术得到质的突破。
目前来看,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是可以完全取代燃油车的,这一点和纯电不同。大部分家庭用车都是以市区短途为主,插混车纯电80Km左右的续航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日常应用了。如果续航里程超出,用燃油当成混动车开,一样没问题。增程式其实也是如此,只是和插电式混动比,内燃机无法参与驱动车辆,多了一次能量转换,不管是动力和油耗,都略逊一筹。所以竞争力也很有限。
在纯电车全面取代燃油车之前,插混车是最好的过渡,这个过渡会持续多久不知道,但是在过渡期间,插混车是最好的选择。而在插混领域里,没有人是比亚迪的对手。如果说笑到最后的话,别和这几个新势力比,和丰田大众比较,比亚迪都不虚。
再说恒大恒驰
说新势力,可是这也太新了。我们点评年轻人朝气蓬勃,谁日后更有发展,一个小BABY混了进来——说婴儿都不对,车没有正式上市,只能算个胎儿。我不敢说恒大造的车未来没有发展前景,可是三岁看老,这还没出生呢。
就这几天的事,恒驰1亮相了,在他们自己的产业园里转了两圈,发了几张官图。结果网友一看,轮胎装反了……这里小科普一下啊,恒驰1采用的是马牌265/40
R22的SUV轮胎,轮胎是有花纹的,不同花纹和地面的摩擦力肯定不同,而且还涉及到一个排水性的问题。所以轮胎给你标注了正反面,内侧叫Inside,外侧是Outside,这是一个修理厂的学徒工都不允许犯的错误。然而恒大,投了450亿要造车,却犯了这么个低级的错误!从上至下,官方图曝出来了谁都没发现!
不知道这算不算出师不利,但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车企不怕犯错误,可是不能犯这么业余,这么低级的错误!就冲这一点,我不看好它。
我还拿比亚迪说事,比亚迪为什么要请奥迪的设计师来设计外形?为什么要挖来奔驰的底盘专家来调校底盘?哪怕是品控,都斥重金挖来一个专业的品控团队。这些积累不是光投资砸钱就能做到的。而且450亿放在车企里投入算多吗?
威马、小鹏、蔚来,甚至包括埃安、特斯拉。
把他们放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只做纯电汽车。我们不能说错,既然要弯道超车,你再在发动机领域和人家较劲显然是不明智的,你不可能再去研发一个自主产权的发动机,买别人的发动机攒车有限的很low,所以上来就纯电汽车,这样的决策不能说错。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纯电汽车的门槛真是太低了。
我本人是比亚迪一代唐车主,作为消费者来说接触新能源算是比较早的了,也有很多人问我关于新能源车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只要预算够,买插混没错,因为现在插混哪怕不充电也比同价位的燃油车强,在各方面都可以完美取代燃油车——我不是比亚迪的托,但插混领域还真没有谁干得过比亚迪。但是……纯电车,只要超过20万,全都不推荐。包括比亚迪唐、汉。
为什么?因为目前的纯电技术尚不成熟,你花20万,只能买到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比如说汉EV,比如说特斯拉,20多万,续航600Km,或许两年后电池技术突破了,续航1000Km的纯电车只要十万。而且毕竟存在续航焦虑问题。平时充电桩倒是好找,可是扎堆了怎么办?前面五辆车等着排队,你续航还有30公里了,你等不等?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低价纯电车可以,只为了市区代步,长途我干脆不开。或者家里有两台以上的车。
我的观点可能有些偏颇——20万以上的纯电车都是割韭菜。
所以,威马、蔚来、小鹏,甚至是特斯拉,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关键看电池技术谁先能做出突破,谁先能解决续航焦虑问题,第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通吃,其余不说一无所有,也只能拾人牙慧,苟延残喘!
当然,这里面特斯拉财大气粗,已经从玩资本到玩技术达成了完美的蜕变,人家在自动驾驶领域,电控领域的技术都是这些造车新势力望尘莫及的。但是,现在的纯电车依然是不成熟的,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性。
这几家造车新势力,我都没向粉丝推荐过。如果想要买纯电车的话,我甚至推荐长城的欧拉好猫(女性适合),或者奇瑞的大蚂蚁,终身保。毕竟是长城,毕竟是奇瑞,说终身保我相信能保终身。而这些新势力,现在就只有一两款车型,而且销量也不稳定,基本上年年赔钱,要不是金主爸爸在后面撑着,或许已经轰然倒塌了。
不过话说回来,小鹏在自动驾驶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和广汽埃安都能算是国产中的领先水平。蔚来这几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换电模式我个人并不看好,不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有独到之处的。我不太喜欢蔚来的那种运营,与其说卖车,倒不如是卖服务。或许是我观念跟不上了,但我还是觉得产品力依旧是第一位的,靠服务来弥补的产品力依旧难以长久。
至于威马汽车,呵呵,我不太了解。
理想One所代表的增程式
增程式有内燃机,不过因为内燃机不参与车辆驱动,所以只能叫增程式电动车,而不是混动。这样的优势是节省了变速箱等一系列发动机所需要的传动部件,可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多了一次能量转化,动力不足——和内燃机可以参与驱动车辆的插混相比。
我们拿唐DM和理想One来比,不谈车身大小和空间,只说动力模块。唐DM让发动机和电动机一起工作,可以爆发百公里4.3S的加速。理想One和燃油车比当然也不慢了,不过6.5S,其实都是电动机在工作。唐在高速运行时,发动机是主力,可以驱动车辆的同时给电池充电,尤其是在高速上,内燃机的优势明显。而理想和所有电动车一样,电动车只能通过提高电机转速来加速,高速时电量消耗明显,这时候还需要内燃机工作发电,这才导致理想的油耗偏高。你说理想那么大车身,百公里9—10个油已经不错了,这要分怎么比,如果不是增程式这种动力模式的话,油耗完全可以更低。
另外,能够买自东安动力的三缸1.2T的内燃机也的确过于孱弱了一些。这也侧面体现了新势力的底蕴不足。
我否定的并不是理想One,也不是理想,而是增程式,比亚迪的DM3.0系统就已经把增程式作为一种工作模式了,DMi车型能在亏电状态下达到3.8L油耗也是因为增程式的关系。所以我的观点不变,增程式没有前途,在纯电车全面普及,替代燃油车之前,插混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说一下个人预测吧。比亚迪拿出来,人家一定是会笑到最后的,这场新能源的革命可以说是比亚迪凭借542一手掀起来的。(当然也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它和这些新势力造车没有可比性。
恒驰现在还没出生,所以没办法下结论,可是会不会胎死腹中呢?会不会呢?总之轮胎的事情不是个好兆头。如果我是恒大的高层,一定会说是受到了竞争对手的恶意针对,买通了工作人员云云。真的是太丢脸了,无解。
四个造车新势力里,我猜——强调是我猜哈,可能是威马,刚刚曝出自燃门,本来就没有什么底蕴,还自燃了,所以我真的不看好。威马可能是第一个出局的。
第二个是小鹏,虽然我说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一定的建树,软件方面不错,但是硬件层面……我感觉小鹏就不像是造车的,更像是玩资本的。
第三个是理想,毕竟目前只有一款车,而且是比较过时的增程式。理想One的驾乘感受还算不错,但是问题也不断。前景我一样不看好。
哪些股票属于新能源
在2022年年初,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是全球电动 汽车 销售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他的动力来自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蓬勃需求和利润。但是,在今年上半年,总部位于中国的比亚迪正在成为一个强大的新竞争对手,它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总销售量超过了这家美国的电动车先驱。
比亚迪是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长期投资者,上半年向客户交付了641,350辆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比一年前增长了315%,而特斯拉为564,743辆,增长46%。特斯拉纯电池车型的销售领先于比亚迪。例如,6月份,比亚迪销售的133,036辆"新能源"消费者车辆中,有64,218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然而,随着这个位于深圳的竞争对手和其他中国竞争者,如快速增长的小鹏和蔚来,开始加大生产力度,尤其是直接与特斯拉竞争的高端车型,特斯拉的领先优势似乎正在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似乎没有受到与疫情有关的戏剧性封锁的影响,然而,这些封锁却使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生产在4月和5月陷入停滞。
鉴于中国市场已经变得如此巨大,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的收益并不那么令人惊讶。2021年,中国的电动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达到330万辆,与美国消费者购买的60.8万辆电动车和插电式车相比,颇为出彩。积极的政府政策鼓励了这些销售,但中国也有各种较小的、成本较低的电动车,如比亚迪有吸引力的汉轿车,售价约为3.28万美元。相比之下,对于美国的潜在买家来说,支付能力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根据凯利蓝皮书,目前美国电池驱动车型的平均交易价格高达64,000美元,这反映了特斯拉在美国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德意志银行股票分析师EdisonYu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新兴的中国电动车公司正在协同努力,瞄准本地市场的高端市场,并最终走向海外。"我们已经看到,在大众市场上,飞跃 汽车 、Hozon Neta、WM Motor、比亚迪和现有OEMs(广汽/Aion、北汽/Arcfox、上汽/R-brand)的众多子品牌的激烈竞争。新进入者已经表现出愿意吸收深度亏损以迅速获得销量份额。"
与比亚迪一样,受到特斯拉商业模式启发的蔚来,今年也在中国取得了稳定的销售增长,这得益于其上个月上市的ES7电动SUV等新产品,售价约为69,000美元起。该公司本月表示,上半年其电动车销量增长14%,达到25,059辆。
分析师普遍预计,在德国和德克萨斯州新增工厂的帮助下,特斯拉的生产步伐将在2022年下半年加快,不过上海和柏林的巨型工厂的产量又暂时放缓,一些设施正在进行改造以提高产能。
特斯拉在2021年引领全球电动车销售,交付了936,027辆Model3和S轿车以及Y和XSUV。它去年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是中国的上汽集团(尚未提供详细的上半年电动车销量),为609,730辆,大众 汽车 交付了451,131辆电动车。比亚迪在2021年以323,143辆排名第四,其次是现代 汽车 集团,包括起亚,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了216,562辆电动 汽车 。
在主要 汽车 制造商中,大众和现代 汽车 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对特斯拉的竞争,因为较新的中国企业在欧洲和亚洲市场扩大销售。从长远来看,通用 汽车 和福特的目标是削减特斯拉在美国的主导地位,积极计划提高各种电动 汽车 的生产和销售。通用 汽车 正在寻找大众市场的买家,推出起价为26,595美元的2023年雪佛兰Bolt电动车,以及6.2万美元的凯迪拉克LyriqSUV和10.9万美元的悍马电动车的高端买家。福特的F-150闪电皮卡是美国最畅销车辆的电池动力版,售价39,974美元起,其野马Mach-E越野车的基本价格为43,895美元,比特斯拉的入门级Model3轿车更便宜,售价46,990美元起。
由于其豪华价格的 汽车 产品线,以及美国和欧洲从今年年底开始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特斯拉可能在2022年底面临较低的需求。
"对于特斯拉以及更广泛的市场来说,房间里的大象是--黑暗的经济风暴云已经在地平线上,马斯克本人认为经济衰退的风险即将到来。这对特斯拉未来的需求故事意味着什么?Wedbush的分析师DanIves写道。"虽然宏观经济疲软将明显影响未来几个季度的需求,但我们认为特斯拉有充足的需求能力,可以在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约200万辆,如果考虑到奥斯汀和柏林的正常化中国生产目标,其生产能力可以超过这个数字。"
特斯拉在美国还面临着新的竞争者,包括Lucid、Fisker Inc.和Rivian,如果他们能在2023年之前提高产量,并驾驭持续的供应链问题以及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的上升。
例如,Rivian周三向投资者保证,它仍然预计今年将交付至少25,000辆电动皮卡、SUV和送货卡车。这引发了其股价在周三的纳斯达克交易中大涨10.4%至29.66美元。
福布斯:2022年7月6日Alan Ohnsman的文章
新能源龙头50强:宁德时代(股票代码300750)、比亚迪(002594)、隆基股份(601012)、通威股份(600438)、亿纬锂能(300014)、恩捷股份(002812)、赣锋锂业(002460)、中环股份(002129)、正泰电器(601877)、福莱特(601865)、福斯特(603806)、晶澳科技(002459)、璞泰来(603659)、先导智能(300450)、金风科技(002202)、欣旺达(300207)、阳光电源(300274)、华友钴业(603799)、晶盛机电(300316)、中材科技(002080)、捷佳纬创(300724)、天合光能(688599)、天赐材料(002709)、孚能科技(688567)、国轩高科(002074)、爱旭股份(600732)、明阳智能(601615)、新宙邦(300037)、航可科技(688006)、日月股份(603218)、当升科技(300073)、横店东磁(002056)、上机数控(603185)、迈为股份(300751)、寒锐钴业(300618)、赢合科技(300457)、法拉电子(600563)、杉杉股份(600884)、容百科技(688005)、锦浪科技(300763)、东方日升(300118)、科达利(002850)、天顺风能(002531)、固德威(688390)、雅化集团(002497)、星源材质(300568)、中来股份(300393)、鹏辉能源(300438)、德方纳米(300769)、中科电气(300035)
9月份以来,新能源产业相关板块指数表现优异。其中,光伏屋顶指数大涨超过21%,动力电池指数涨近16%,风力发电指数涨近14%,新能源指数、光伏指数、充电桩指数等相关概念指数均涨超10%。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以及风电为首的新能源产业相关板块,近期获得较多政策利好,股价表现也较为出色。不同于此前纯粹的概念炒作,这三大概念已经进入业绩兑现期,且未来成长空间仍非常可观。
在政策上,切实的利好也在推进。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增长点。10月14日,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发布《风能北京宣言》,倡议“十四五”期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GW以上。
根据据证券时报·数据宝数据,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以及风电等三大新能源产业,筛选出新能源龙头50强股。考虑到新能源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特征,因此入选股票必须满足研发投入占比在1%以上这一条件(全市场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为0.6%以上);同时,还综合了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市值、新能源产值占比等方面因素,同时将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的个股剔除,然后进行综合筛选,得到如上新能源龙头股50强名单。
关于“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名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j-100.cn/cshi/202501-449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名价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_2》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名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